做大做强“顺文化”IP!泰顺城市Logo发布!
时间: 2024-06-14 07:01:25 | 作者: 重点示范
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紧扣“顺”主题,泰顺倾力做大做强“顺文化”IP,持续擦亮特色文旅品牌。
11月6日,记者从泰顺县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顺文化”成果展示交流会获悉,今年以来,泰顺域内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31.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0%。随着“顺文化”融入到旅游形象、旅游景区、旅游服务等所有的环节,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该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32.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4.66万元、营业收入404.46万元,同比分别上涨70.21%、93.24%和112.91%。
围绕“顺文化”如何赋能泰顺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10月,浙江大学、浙江省钱塘江研究会等专家学者齐聚泰顺深入研讨。此后近一年来,泰顺县委、县政府根据相关建议,组建专家智库,发动全县各乡镇部门深入挖掘解读“顺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和“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等“顺文化”标识,将“顺文化”元素融入城乡风貌、全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各方面。
截至目前,泰顺“顺文化”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乡风貌更具特色,为泰顺打造山区共同富裕“重要窗口”注入新动能:走进泰顺县城,南入城口“顺印”雕塑景观工程《泰顺印章》,为广大商旅游客送去“来泰一眼就顺,离泰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泰顺全域景区景点,打造了一系列“顺文化”艺术装置、主题景观小品、旅游打卡点,加快塑造传统与现代交融、厚重与活力并存的文化气质;“顺酒顺水”“顺茶顺蜜”“顺石顺陶”等“顺礼”系列新产品的推出,帮助泰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以泰顺石为例,借力“顺文化”,今年以来,相关系列新产品销售额达730余万元;“顺陶”品牌的打造,推动相关文创产品研发出百余款新品,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顺文化”成果展示交流会上,专家学者纷纷为泰顺今后如何继续做大做强“顺文化”IP、深入推动“顺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献计献策。作为一直关注泰顺“顺文化”的专家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的建议颇具代表性:“用文化的眼光打量世界,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泰顺今后需要对‘顺文化’采用时尚表达,通过重新设计自身文化形象,将‘顺文化’打造成更具区域特色的文化标识,释放具有更高价值转化率的文化生产力。”
围绕“顺文化”,泰顺对城市形象标识系统做了全新的设计。今天,该标识系统正式对外发布亮相。
“我们提取了古廊桥、水系、碇步3个泰顺标志性符号,融合到‘泰’字的笔划中去,希望把泰顺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与城市气质做成亮眼的视觉组合。”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颖介绍说。“泰”字上半部分为提炼后的廊桥元素,保留了标志性飞檐翘角,体现着简约之美;“泰”字下半部分提取自“国保”碇步桥,其酷似琴键错落有致,简洁而有诗意;而标识系统中间蓝色的一笔,则代表着泰顺丰富的水系生态和“跨水而起”的气质精神。
据悉,今后,该标识系统将作为泰顺城市品牌专属符号,在地标景观、文创产品等领域大范围的应用。(温度新闻 记者 李艺 通讯员 赖淼莲)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界面区成像光谱仪(IRIS)以及其他望远镜的数据,详细研究了太阳黑子中色球层本影波的精细结构,并在揭示其驱动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此项研究表明,色球层本影波很可能是由声学波驱动的。
《经济参考报》6月11日刊发文章《一个计量单位里的创新力|1毫米精准控制造就机器人巧“手”》。现在,机器人的蛇形3D内窥镜和手术操作臂能够自单孔进入人体,在患者体内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运动,兼顾高负载力和精细操控能力。
在自主自立这一原动力的驱使下,李德仁还带领团队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统,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体系。那时,李德仁团队自主研发的“珞珈二号”卫星获取了河北受灾地区上空的雷达图像,并观测到一处堤防决口。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此次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后,该公司于今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
“我们正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在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以点带面把科技搞上去、把产业提上来。